跟着《巴扎喜事》游麦盖提:在乐声里,感受最纯粹的“刀郎记忆”
当《巴扎喜事》在明斯克国际电影节捧起“评委会特别奖”的奖杯时,银幕上麦盖提县那片金红的沙漠与激昂的刀郎木卡姆,已然成为全球观众心中的新疆符号。这部从376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中国影片,用镜头定格了麦盖提县的独特魅力。在这里,大漠篝火与欢歌劲舞碰撞,千年文化与现
当《巴扎喜事》在明斯克国际电影节捧起“评委会特别奖”的奖杯时,银幕上麦盖提县那片金红的沙漠与激昂的刀郎木卡姆,已然成为全球观众心中的新疆符号。这部从376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中国影片,用镜头定格了麦盖提县的独特魅力。在这里,大漠篝火与欢歌劲舞碰撞,千年文化与现
刀郎人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,主要生活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叶尔羌河流域,像麦盖提、阿瓦提、巴楚这些地方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。关于这个相对独特的群体是如何被外界逐渐了解的,这背后有一段跨越了从13世纪到近现代的漫长岁月。
当歌手刀郎的巡演抵达乌鲁木齐,他遇见了艺术的根脉——“刀郎木卡姆”。叶尔羌河的古老歌谣与都市舞台的现代声光交织,七旬非遗传承人与年轻艺人同台,场内外共同奏响一场跨越时空的“双向奔赴”。这不仅是一次音乐的共鸣,更是一场关于艺术根脉与生命力的动人对话。
秋日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展厅内,7米长卷《明月映天山》映入眼帘。天山雪峰下,汉族、维吾尔族、蒙古族群众携手欢舞,棉田丰收的金黄与节日盛装的火红交相辉映——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农民画笔下的家园,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。